八字培训热线:

13673660318

二维码

主页 / 学术研究

佛法教你用怎样的生活态度获得平安吉祥?

发布:周素丽易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来源:www.tianjimingli.com 时间: 2020-03-31 浏览:

在这个时代教育环境对人格的塑造早已失败,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把成绩看成唯一的标准,而对人格情趣和性情这些对人生和未来有着深远影响的却根本不重视,而佛法正是可以快速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最方便的法,特别是高僧大德们提出的将佛法的真相和精神溶入普通生活的见解,更是打开了让我们通向平安吉祥的方便大门。

佛法教你用怎样的生活态度获得平安吉祥?

现下大多数人都把佛看成是另一个世界的绝对他者,总觉得花高价烧高香就能得到佛的保佑,达摩祖师的《悟性论》里讲到,佛和众生的关系就是冰与水的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的形态而已,每一个众生的生命本体上都是光明和空性的,也就是佛的本质,与佛不同的是我们有太多的无明遮障,无始以来轮回的业障,这让我们的内心是不自由的,是受到各种牵挂的,是无法真正的感受到生命本质的。

 

除了光明和空性,在密教里更是详细的讲明,我们外在的看见的这个世界,其实都是由心幻化而来的,具体则由,气,脉,明点,放射出来幻化成形,只要能修好气脉明点,我们就离佛的境界更近一步,我们无论是由生到死,死后去哪,生活平安,富有,一切一切,最终都是由气脉明点来体现的,也就是这一切都是向内求的,而现代人的意识却习惯于往外求,这是西方文明发展最大的误区,因为西方的文明就是建立在抢掠和奴役之上的,所以一切外求是他们的传统,但是外求真的能平安幸福吗?真的能过得好吗?

 

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生活条件很苦,大家都在想,要是国家能够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存条件,世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乞丐,生活应该是多幸福啊,而实际上当时的荷兰,就已经是这样了,在荷兰不工作的收入比工作的人的拿得多,很多荷兰人都是工作几个月,然后失业几个月,再工作几个月,再失业几个月,这样的日子于当时的中国而言,那简直就是传说中的天堂,然而你们想不到的是,尽管有这样优厚的生存条件,荷兰人的压力却很大,自杀率也非常高,西方的心理学唯一给出的就是这种症候群,那种症候群,一大推研究后推给社会问题。

 

在八十年代的日本也是步入发达国家的,曾经一度,日本的经济短暂的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尽管有那样发达的经济那么现代化的城市,那样所谓优化的社会结构,日本的自杀率也是举世闻名的,为什么,现代中国人很多行为习惯思维都是学西方模式,被认为那就是世界最先进的模式,但是那样外求得到平安幸福了吗?一周前我家门外二十米处的网吧里警察带走了一名少女,十七岁,因为吸毒,这个也许对有的人见惯不怪,不过我们是不是应该真正去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生活态度?

 

佛法告诉我们,去追求外在的一切东西,包括名利虚荣,生活各个方面都要去攀比,这些表面上你高人一等,让你感觉起来很爽,但实际上越是爽越是让你远离真正的平安幸福,因为当你的攀比对象不断的变化,总有一天你爽不起来,当爽不起来的时候就会陷入更深的苦恼之中,苦恼带来的就是痛苦,痛苦引发的就是嗔恨。

 

佛陀并没有说佛弟子一定要乞食,一定不能过好日子,一定不能住好房子,并没有这样讲,只是说外在的一切你认为好的东西,你都可以拥有,但是你不能把那些看作是最重要的,人要生存都需要吃喝拉撒,衣食住行,但是那只是生存的条件,并不是生命的全部,生存的条件再好,对生命影响也是有限的。

 

佛法并不排斥你吃得好点住得好点穿得好点用得好点,但是你如果只求这个就有问题了,所以按佛法的标准的生活,是生活环境再好,生活状态尽量选择朴素,而且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佛法修持,积极的培养自己的慈悲心,菩提心,出离心。

 

真正的慈悲心,发心并不是依自己的好恶去发心的,比如有一个人经常给穷人捐赠,看上去很有善心,但是他本质上是看不得别人受穷,因为对比起来,他是富人,别人比不上自己,当他捐赠了后,其心里的得到了平衡和满足,这样的善事是不是慈悲呢,也是,但是作用是很小的。要知道任何生活贫苦的人多少都有自身性情上的问题,如果你给他物质上的捐赠反而让他产生了一种坐享其成,产生了一种依赖心,这样的善事,不但没有功,反而还有过失。

 

所以真正的慈悲心,是建立在众生平等,众生解脱,众生安乐的基础上的,在发出慈悲心的那一刻是不会有自我私心的,这就是菩提心,也就是最标准最究竟的慈悲心。佛虽然发愿说过,众生不成就他也绝不成就,几乎所有佛菩萨都在发愿要度尽众生,但是众生是度不完的,众生还未成就,佛陀却已经成就了。

 

有的人也在想,佛不是无所不能吗?为什么佛不能让所有众生都能解脱,都不再轮回呢?佛陀为此讲过,众生能不能解脱不是他说了算的,是众生的根性去决定的,其实每一位众生的本质上都是佛,虽然众生无法度尽,但佛陀是能度一个是一个,尽一切力量去度,这就是佛的态度也是我们应该学的态度。

 

现在主流媒体仍然在攻击放生等佛法事业,其实这是不了解其义的误解,放生不在多少,只需尽心意,核心意义是培养起慈悲心,虽然无法阻止世上所有杀生的行为,但是能救多少是多少,这是佛法教化我们的本意,哪怕只能救护生命几小时也能升起不虚伪的慈悲,我见过很多人一面批判放生,一面去赌博,让他拿出几元钱买条鱼去放他们都不愿意,到头来还总认为自己是善良的,心的善恶并不是一开始就注定的,都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

 

不仅在平时生活中要培养自己的慈悲心,还需要进行考验,在我们生病的时候,在我们生气的时候,在我们生活不顺的时候,在我们遭遇麻烦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佛的事业,有没有用来对治自己内在的贪嗔痴慢,有没有依此为对境来考验内心。

 

这些就是佛法教我们的生活态度,平常的生活化为修行的对境,我们的内心得不到改善,我们所求的一切都不会如愿,哪怕你真的得到了外在的物质,却丢掉了内在的真实感受,佛法所教的就是在我们在得到物质的同时,内在还能更进一步的强大,更进一步接近真实,那么你所有所求所得都会如愿,而且福报用之不尽。


分享次数:0

相关文章

在线报名 七天学会

X